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刘邦分封七位异姓诸侯王 卢绾无大功 为什么会被封为燕王

这是因为卢绾与刘邦有着特殊的情谊和信任、刘邦有特殊的政治策略、卢绾的叛乱揭示了刘邦的政治困境。在西汉初年,刘邦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其中有一个人备受瞩目,他就是卢绾。虽然卢绾没有大的战功,但他被刘邦封为燕王,这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疑问。

一、卢绾的身世与特殊地位

卢绾的身世与他与刘邦的特殊关系密不可分。卢绾和刘邦自小一起长大,彼此相伴成长,形影不离。他们有着深厚的情谊,这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显得格外珍贵。卢绾对刘邦来说,不仅是亲近如兄弟的朋友,还是可以绝对信任的亲人。这种情感和信任,使得卢绾在刘邦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刘邦对卢绾的优待和信任进一步体现在卢绾的待遇上。卢绾不仅可以随意进出刘邦的寝宫,而且受到刘邦宠爱,享受比其他将领更高的赏赐和待遇。尽管卢绾没有显著的战功,但他凭借与刘邦的深厚友情,获得了刘邦的特殊照顾和封赏。

二、刘邦的政治策略

刘邦的政治策略也解释了为什么卢绾被封为燕王。刘邦分封诸侯王的目的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并稳定天下局势。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分封制度可能引发的问题。他先后封了楚王韩信、长沙王吴芮、梁王彭越、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韩王韩广等七个异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都是有功之臣,但也都有野心。

随着楚汉战争的结束,刘邦开始削弱异姓王的权力,实现中央集权。在这个过程中,燕王臧荼率先发动叛乱,挑战刘邦的统治。刘邦亲自平定了臧荼之乱,但也意识到了分封制度的弊端。此时,刘邦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策:收回燕国,实行郡县制,或者继续分封燕国,维持分封制。刘邦选择了后者,但他并没有分封臧荼的儿子或其他有功之臣,而是分封了卢绾。这个决策反映了刘邦的政治策略。

1.平衡郡县制与分封制。刘邦明白,完全实行郡县制可能引起诸侯贵族的反叛,完全实行分封制可能导致诸侯王割据。他采取了一种平衡的策略,即在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而在边远地区继续分封制。燕国位于东北边陲,地势偏远,不适合中央直接管理,因此刘邦维持了燕国的分封制度。

2.为了过渡到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制度。刘邦的最终目标是剪除异姓诸侯王,改为分封自己的亲属和同姓人为诸侯王,以血缘关系来维系中央和诸侯的统一。但这一目标无法一步到位,需要一个过渡过程。卢绾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尽管他与刘邦不是同姓,但他们之间的关系胜过同姓的亲人。刘邦分封卢绾为燕王,向其他将领传递了他的意图,即要以亲情为基础来分封诸侯王,而不是以功劳为基础。

3.防止诸侯王过于强大。卢绾虽然没有显示出政治抱负和军事才能,但他是一个有富贵之人,也有地位和权势。刘邦分封卢绾为燕王,既不用担心他会叛变,也不用担心他会对中央构成威胁。卢绾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他既能稳定燕地,又不会造成中央的危机。

三、卢绾的叛乱和刘邦的丧命

卢绾的叛乱也揭示了刘邦的政治困境。卢绾并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叛徒,他的叛乱是因为被手下人误导和利用,与匈奴和陈豨勾结,触怒了刘邦。尽管刘邦对卢绾感到失望和愤怒,但他仍然想给卢绾一个机会。不幸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刘邦突然病重丧命。

卢绾对刘邦的继承者吕后没有信心,也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罪行,于是逃往匈奴。在匈奴,他被封为东胡卢王,最终也因不满匈奴的待遇而死亡。

尽管卢绾没有取得显赫的战功,但他的地位和影响力是独特的。他成为了一个政治漩涡中的特殊人物,虽然最终走上了不幸的道路,但他的故事仍然充满了历史的戏剧性。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