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经过长达数百年的争霸与战争,春秋时期的数百个诸侯国只有十几个活到了战国,又经历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这样违背礼仪的僭越,强烈的危机感感染着战国君主们,变法图强成为大多数战国君主的选择。
战国七雄都经历过变法,他们的君主都曾经希望变法图强,但最终只有秦国的变法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一、魏国的李悝变法
战国时期第一个变法的国家是魏国,第一个强盛的国家也是魏国,魏国的变法叫李悝变法,李悝变法是战国所有变法的始祖,深深影响了其他变法,其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世袭制、废除井田制、以法治国、建立武卒制度。
李悝变法
后世的商鞅变法绝大多数都是参照了李悝变法的内容,再做一些更改,对于魏国来说,李悝的变法也切中了要害,确实让魏国强大起来,从三晋分离出来的魏国,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为何能成为战国第一强国呢?靠的就是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在魏国是成功的,让魏国强大一百年,从魏文侯开始,经魏武侯,到魏惠王时期,魏国开始走下坡路,直到被秦国灭亡,魏国的衰弱主要有三个原因:
1、变法并不彻底。
李悝的变法总体上说是成功的,但是并不彻底,比如以法治国,在秦国犯法,王子与庶民同罪,但在魏国犯法,就是刑不上士大夫。
魏国虽然废除了世袭制,但并不彻底,没有完全打掉旧贵族,而是设法让新旧贵族共处,这是一种不彻底的变法。
李悝变法并不彻底
秦国变法从秦孝公一直坚持到秦始皇时期,六代人坚持变法,哪怕秦惠文王杀商鞅,也没有废除变法,这非常难得,魏国变法仅仅三代人就没落了,变法的成功需要国君的强力执行,一旦松懈,就很难持续下去。
2、魏国国君能力一代不如一代。
秦国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到秦始皇,六世七位君主都是明君,江山辈有明君出,从而维持了变法,使得国力持续强大。
魏国从魏文侯,经魏武侯到魏惠王,国君的能力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魏文侯最强,魏武侯次之,魏惠王跟他的父祖两代就没法比,完全把两代人积累的国力败得一干二净,哪能不灭亡了。
封建社会,一个政权的强大完全依靠国君的英明,国君越英明,国家越强大,反之亦然,魏国国君一代不发一代,国力当然持续衰弱。
魏国位于天下之中,汇集了四面八方的人才,但是魏国根本不懂用人,秦国有专人提供给外来人才的职务-客卿,国君对此高度重视,秦孝公还发布求贤令,广招天下人才,一副求贤若渴的状态,魏国是放着人才不会用,甚至都不懂得识别人才。
魏国国君是一代不如一代
商鞅是卫国人,最早就在魏国,但不受重用,公叔痤建议魏惠王杀商鞅,但魏惠王毫不理睬,导致商鞅出逃秦国,人才外流严重。
张仪、范雎、公孙衍、尉缭这些都是一流的人才,都是魏国人,魏国不知道重用,跑到秦国为之效力,吴起这个人才在魏国待了好多年,结果魏武侯继位后,重用田文也不用吴起,就导致吴起出逃。
这么多超级人才的出逃还不能说明问题吗?人才的严重流失就已经说明魏国君主的无能了,国力衰弱就是正常的。
3、错误的战略。
在魏国强盛的一百年中,除了魏文侯之外,魏武侯与魏惠王不断犯错,而且是战略上的错误,魏文侯在位期间,主要联合三晋,打击东西,对抗秦齐,秦武侯上位后,战略混乱,即位第一年支持叛赵的公子对抗赵国。
魏国依仗国力强大两线作战,同时攻打郑国与秦国,四处出战,不断的战争消耗了魏国的国力,到了魏惠王时代,仅仅两场战争的失败,就把魏文侯和魏武侯积累了七十多年的国力消耗殆尽,这两场战争就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导致20万精锐魏武卒被消灭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导致20万精锐魏武卒被消灭了,大将庞涓被杀,国力严重被削弱,魏惠王还在忙于称王的虚名,怎么能不衰弱呢?
二、韩国的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实际上是以术治国,权术的术,其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整顿吏治、加强集权、改革军事、鼓励耕种。
申不害的变法根本没有成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没有从根本上或者说从制度上改革,举个例子,申不害改革军事,就是简单地把所有贵族的私兵收集起来,加强训练,没有像秦国那样形成军功爵位制的制度。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没有制度来约束,换一批士兵又是另一个效果,治标不治本,没有用,再比如鼓励耕种,也没有像秦国那样以爵位来换取粮食,没有形成制度,仅靠一时的行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申不害
申不害的变法,也仅仅是让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依然是七雄中实力最弱的,而且处于天下之中的位置,更是周边列强打击的对象。
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历史上就灭亡了一个诸侯国-郑国,并以新郑为都城,韩国持续衰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处于天下之中、诸侯之围,无发展潜力。
韩国的土地位于天下之中,被其他诸侯国包围,根本没有发展的方向与潜力,韩国北边是赵国与魏国,南边是楚国,西边是秦国,东边是宋国、齐国,韩国往哪里发展?根本没地方。
2、韩国无明君。
前面讲过国君是否英明对政权的强大有着至关重要的原因,韩国历史上无明君,也是持续衰弱的一个原因,韩哀侯灭郑国,与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变法,只有这两人有点存在感,其他国君几乎没啥作为。
申不害变法主要内容
3、韩国实力最弱。
韩国在三晋实力最弱,在战国七雄中实力也是最弱的,又位于天下之中,不断的战争又消耗了韩国的实力,导致持续不断的衰弱。秦灭六国为何第一个拿韩国开刀,就是因为韩国最弱,最容易灭亡,仅此而已。
三、赵国的胡服骑射
赵国其实是三晋实力最强的,也是战国七雄中最能打的诸侯国,这缘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是一项军事改革,让军队改变服装穿上胡人的服装,在马上进行骑马射箭的练习,从而增加了军事的战斗力。
赵国不断衰弱的原因有:
1、没有进行彻底的变法。
胡服骑射严格说来并不算是变法,仅仅是一项军事改革,也仅仅在军事上有点用途,在政治上毫无作用,赵国也仅仅在军队战斗力上能跟秦国搏一搏,除此之外,赵国全面落后于秦国。
胡服骑射
2、国君昏庸。
赵国几百年历史没有一个明君,即位是最有名的赵武灵王,也是不断犯错误,赵武灵王是军事天才,政治庸才,他用胡服骑射改变了赵国,让赵国军队强大起来,灭亡了中山国,收复了楼烦与林胡。
但是,赵武灵王却在自己壮年时期把国君之位禅让给小儿子,然后又想封大儿子为王,企图在政治上分裂赵国,由于无法正确引导,导致沙丘政变,连自己都活活饿死,在政治上,赵武灵王就是昏庸之才。
连赵武灵王如此,其他赵王更不用说了,长平之战,赵王中离间计,换廉颇,让赵括上,导致45万赵军被杀,秦灭六国之战,赵王再次中离间计,杀李牧,导致赵国无御敌之才,被秦国轻松灭亡。
3、战斗力强悍,政治上纤弱。
赵国在军事上战斗力强悍,但在政治上非常纤弱,长平之战,赵国接收了上党十七郡,却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把廉颇换下,让赵括跟秦国拼命,导致45万大军被杀,这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赵武灵王军事上很强大,政治上很幼稚
一次失误就把赵国几十上百年的国力消耗掉,从此再无翻身的机会,再比如邯郸之战,赵国同意割让城池给秦国,然后又反悔,导致秦国发动邯郸之战,虽然赵国联合楚国、魏国打败了秦国,但是国力再次受损,这是政治上的失误。
四、齐国的邹忌变法
齐国也有变法,就是邹忌变法,齐威王任用邹忌进行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有:选拔人才、重用能吏、广纳谏言、修订法律。
邹忌变法与申不害变法类似,治标不治本,两者与商鞅变法几乎是同一时间进行的,商鞅变法不断让秦国强盛,邹忌变法与申不害变法却没有明显的效果,这是因为变法的内容本身就是不彻底的,更不能指望结果彻底。
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东方大国,富庶一方,而且还是春秋首霸,田氏代齐后,齐国也曾短暂强盛,但大多数时候,齐国就是默默无闻,齐国的持续衰弱是多方面的,与赵国有两点相似,与韩国有一点类似。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
最为重要的是:齐闵王时期由于错误地吞并了宋国,导致了亡国,从此一蹶不振。
战国时期所有的军事行动都要配合政治战略,齐国自恃国力强,盲目吞并了宋国,并没有在政治上与其他诸侯国有任何协商,导致燕、赵、韩、魏、秦五国合纵攻齐,由名将乐毅率领,此战灭亡了齐国,齐国所有城池只剩下两座没有投降,齐国数百年积累的国力一战消亡,直到秦灭齐之战爆发,齐国就这么等着秦国来灭。
五、楚国的吴起变法
吴起一生三易其主,仍然不能找到自己的伯乐,吴起在魏国多年,受到魏文侯的重用,但在魏武侯时期,不得重用,因此他逃到了楚国,受到楚悼王的重视,从而主持变法。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跟李悝变法非常类似,也是合理的,吴起变法却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楚绰王去世后,吴起就被楚国旧贵族杀害,变法就被废除。
商鞅在秦国被杀,但变法依然持续,吴起在楚国被杀,变法就被废除,这是秦楚两国的根本区别,不能持续的变法,如何让楚国强大。
吴起在楚国变法
楚国本是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方圆五千里,但是楚国两次被敌国攻破了首都,一方面是楚国大意,另一方面是楚国内部有着强大的公族势力,与国家争夺利益,导致楚国最终的衰弱。
吴起为什么被杀?
因为吴起变法触动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楚国贵族以屈、景、昭三家最为强大,这是国君的分支,算是楚国公族势力的旁支,这三家几乎架空了楚王,三家的私兵比楚王还要强大,楚国一直严重依赖这三家的势力治国,导致进入一个怪圈。
楚国越依赖屈、景、昭三家,楚国国君越是被架空,屈、景、昭三家的利益毕竟与楚国利益不同,国力自然就衰弱了。
六、燕国的乐毅改革
燕国在很长时间里就是默默无闻的存在,因为子之之乱,燕国几乎被齐灭亡,燕国的战斗力非常弱,多次趁赵国衰弱之际攻赵,不仅打不过赵国,而且被赵国打到都城,要不是秦国经常攻打赵国,燕国尽早要被赵国灭亡。
燕国战斗力是出了名的弱,虽然燕国也有改革,但作用并不大,乐毅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官吏的考核、制定用人原则、依法治国、加强军队的训练。
乐毅在燕国改革
乐毅没有啥存在感,也同样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在燕国历史上也就是昙花一现,燕昭王是燕国历史上唯一的明君,但燕国在此之前已经被齐国灭国一次,燕昭王复了国,但实力严重受损,燕昭王一去世,燕国就没什么作为了。
最为奇怪的是乐毅,偌大个齐国,只有两座城池攻不下,还让齐国复国,这是燕国的失败,燕国持续衰弱就是正常的现象,一无变法,二无明君,三无战略,怎么能不衰弱呢?
七、秦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主要有三个理由:
1、国君英明。
秦国六代国君都是明君,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为何如此?这与秦国地处边陲有关,秦国一直被中原诸侯国看不起,越是看不起,越容易激发斗志,秦国地处边陲之地,常年与戎人作战,民众尚武,血性十足,再加上军功爵位制,极大激发了军队的战斗力。
正因为秦国环境不好,所以激发了秦国国君的奋斗之情,这是一种危机感,也是居安思危的心态,秦国国君把这种危机感一直传给后人,让国君有奋斗的激情,不沉迷酒色,自然就会英明。
商鞅在秦国变法
2、变法彻底。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变法,也最为彻底,这不仅仅是商鞅本人的努力,还有数代秦国国君的努力,持续不断的变法,让变法深入人心,成为秦国的基本制度,人人遵守,形成制度,反过来又约束着无数的秦人,最终彻底成功。
3、广纳人才。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中最能接纳人才的诸侯国,数代秦国国君虚心求人,重视人才,不断吸引人才,除了商鞅之外,秦国的人才还有百里奚、公孙衍、张仪、范睢、甘茂、陈轸、吕礼、楼缓、蔡泽、吕不韦、魏章、李冰、郑国、尉缭、李斯等等。
数不清的人才为秦国效力,造就了秦国的强大,中国不是21世纪才知道人才的重要,早就几千年前就已经知道并持续引进人才了,秦国怎么能不强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