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阶段性报告公布后,美国汉学家倪德卫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预测国际学术界将对该报告进行激烈争议。西方学者普遍否定夏朝的存在,主要原因是缺乏考古证据和相关的史书记载。然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朝的存在是可以通过气候证据得到证实的,这使得西方学者的怀疑变得站不住脚。
一、西方学者否定夏朝的原因
西方学者否定夏朝的主要观点之一是缺乏文字记载,没有发现刻有"夏"字或夏朝相关事迹的铭文。此外,他们认为《史记》等古代文献中对商契和后稷超自然诞生的记载是虚构的,推断夏朝很可能是周人出于政治目的而编造的。然而,现代气候科学研究的成果显示,周人并没有能力编造夏朝的事迹。对夏朝时期气候的研究与史书的记载高度吻合。
二、大禹治水的气候依据
距今1万年前,地球进入末次冰期之后,尽管整体气候偏干冷,但气温开始逐步回升,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距今5000年前,当时的气温适宜宜人,随后气温持续上升。1972年,竺可桢指出,从距今5000年到3000年的大部分时期,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约2度。这说明,五帝时期的出现与气温上升密切相关,也为一个个辉煌的时代奠定了基础。
距今4000年前,尧舜禹时代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在帝尧时期,"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于是鲧和禹相继治水长达20多年。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当时确实发生了一场大洪水。
三、气候学家发现证据
1、根据气候演变模型,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川融化和降水增加,河流必然会决溢,引发持续多年的大洪水。
2、距今约4500到4000年的龙山文化晚期,比如在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河南辉县孟庄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上海马桥遗址、江苏吴江梅堰遗址等地,都发现了洪水冲毁的痕迹或广泛存在的灰黑色淤土层,其中梅堰遗址的淤土层厚度可达0.4米至0.9米。这表明,约在距今4000年左右,黄河和长江流域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洪水。
因此,这些气候证据与史书中对大禹治水的记载相吻合,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支持。夏朝时期正值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降水增加的时期,这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描述的洪水情景相符合。
四、还有其他一些与夏朝相关的考古证据
例如,在河南郑州二里头遗址和陕西渭南西庄头遗址等地,发现了与夏朝文化相一致的遗物和建筑结构,这些遗址的年代与夏朝相吻合。这些考古发现提供了物质文化层面上的证据,支持夏朝的存在。
尽管夏朝的历史存在曾受到质疑,但现代科学研究通过气候证据和考古发现,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然而,关于夏朝的具体历史细节仍然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来完善我们对夏朝历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