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发现 > 正文

红山文化时期没有金属工具,玉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使用了砣机

红山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红山文化的墓葬有“以玉为葬”的特性,因此有高度文明的玉器文化,其中又以玉龙(玉猪龙)、勾云形佩、马蹄形器最为典型。它的玉器文化足以与良渚文化媲美,因此有“北红山,南良渚”之称。

有学者认为,东北地区可能出现了最早的原始砣机。原始砣机的主体就是一个圆盘。大概下图:

使用砣机,力度可以更均衡,对于塑造弧线造型会有很大的帮助。红山文化玉器中以砣成形的有勾云形器、扉棱、孔、刃状边、勾形饰。如玉龙高26厘米,断面直径2.3~2.9厘米,其底面积840平方厘米,厚2厘米。它的头前部、眼圈儿外及眼睑凹下,眼球上弧突起,这些只有用砣机才能做到。

红山文化中的不同玉器器型会有不同的制作工艺,但是无论是红山文化也好,还是其它原始玉器的琢磨,都离不开一种物质,即解玉砂。

如红山文化的很多玉器上都有眼孔,钻孔就需要伴以解玉砂。再比如红山文化的马蹄形器(箍形器),主要是以线切割法完成制作的,过程中也是离不开解玉砂。在玉器上敷以潮湿的解玉砂,以钻杆在器物边缘钻一小孔,穿入绳线,用两只手分别握着一根线或皮革条的两端来回的扯动,掏膛取芯。这种马蹄形器的内部是一个芯子,这个玉芯子可是完整取下来的,已经有出土实物证明这一点。所以,完成这样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马蹄形器,实则需要费尽玉工一生的心血。

总结起来,红山文化时期,完成一件玉器,其步骤大概有5步:

①切割成材。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制作玉器的过程中普遍使用切割成材技术,使器物基本成型,经过切割后形成玉材,形状已基本规则整齐。

②打磨加工。红山文化先民们在制作玉器的过程中一般不直接利用切割成材的玉料,而是将玉料进行近一步加工,使边缘棱角变得圆润光滑,把平面加工出弧度。

③钻孔。方法上文已说。

④施加纹饰。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大部分都有纹饰,对玉器施加纹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刻线和研磨。红山文化的线刻又分为阳线与阴线。阳线纹就是玉鸟、玉蚕上的纹路,磨制而成,玉猪龙上的纹饰则是阴线,应该是使用了原始砣机才得以完成。

⑤抛光。红山文化的玉器表面均进行了抛光,抛光的工具应该是动物的毛皮。

其实,红山文化的这些制玉手段,也适用于史前的其它文化。《天工开物》里有一段描述,很精准了概括了中国的制玉:“凡玉初剖时,冶铁以为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填沙剖玉,逐忽划断,中国解玉沙,以顺天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其沙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藉以攻玉。”

砣机与解玉砂,这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中极其关键的两样(史前时的盘为应该是陶制或石制的,而不是金属的)。就是这样原始的,看似笨拙的制玉手段,造就了中国古代灿烂的玉器文明。

分享至:

考古发现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