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孝庄文太后下嫁多尔衮 是真的么

太后下嫁的说法并不成立。张煌言的那几句诗:“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曾引发了后人的猜测,这里提到的太后指的是孝庄文皇后,她的闺名是布木布泰,意为贵人。她是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的女儿。

回顾历史,1643年9月,皇太极突然去世,未来的继任者尚未确定。王公大臣之间存在分歧,为了化解这一危机,他们选择了一个折中之道,让庄妃的儿子、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后来成为顺治皇帝。然后在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了北京,明朝崇祯皇帝吊死于景山,标志着明朝的覆灭。此时,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开启关门,协助清军征讨李自成。

李自成无法抵挡清军是因为他的军队主要由农民组成,战斗力较弱,他能够攻下北京,主要是因为有内部背叛,有太监和官员故意放开城门,清军得以进城。清军的骑兵战斗力强大,加上李自成的军队疲惫不堪,难以匹敌。

随后,吴三桂迎接清军入关,让多尔衮等清军将领受到明朝文武百官的欢迎,这些官员都是没有为崇祯皇帝而牺牲的。他们一致归附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然后又在多尔衮的到来时跪拜,高呼万岁。

清军入侵中原后,多尔衮开始崭露头角,他原本渴望成为皇帝,众人的呼声似乎让他认为这是成为皇帝的机会。孝庄了解情况,也意识到自己无法与多尔衮抗衡,因此决定授予多尔衮一个特殊的尊号,即“皇父摄政王”。

这个尊号中的“皇父”一词有一定历史背景,早期清朝的大臣认为,如果皇帝称呼他们为皇叔父,会显得不够尊重,因此提出让皇帝称呼他们为“皇父摄政王”,以显示尊重。多尔衮没有传承人,也没有生下儿子,因此这个尊号也体现了清朝政府的权力结构。

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他曾多次前往皇宫内院,与孝庄文皇后会面。历史记载显示:“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夺利,以挟制皇上使臣”。多尔衮实际上威胁了小皇帝,表示他是帮助小皇帝夺得皇位的,随时可以废黜他。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欲维护自己的权力。

《朝鲜实录》也没有记载太后下嫁的情节。朝鲜对清朝的历史保留有很多记载,特别是关于太后下嫁这一事件,如果有确凿的记录,朝鲜历史学家必然会详细记录下来。然而,在现有的历史记载中,并没有提到太后下嫁的情节。

关于张煌言的诗句:“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他生活在南方,没有亲历宫廷内部事件,因此对宫廷内的事情并不了解。

另外,有一种说法称孝庄文皇后未与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她嫁给了多尔衮,所以无法与皇太极共眠,但这并不准确。孝庄文皇后的陵墓建在清东陵的风水墙之外,并未与清太宗皇太极合葬。这个安排是出于历史原因,孝庄文皇后希望自己的陵墓能够靠近儿子康熙的陵墓,以便亲近自己的后代。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