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这个话题,早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盗墓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金银珠宝都可以拿走,唯独玉石不能动,这又是为何呢?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玉器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体现,并对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对盗墓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新石器时代,由于开采技术十分落后,所以玉石极其罕见,一般只会出现在祭祀仪式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石逐渐被赋予了一种超脱于真实之外的神奇能力,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神物”。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玉石作为祭祀的媒介,其通灵的作用,被传得神乎其神,与此同时,当时的统治者也对玉石进行了等级划分,将它作为一种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工具。
因此,玉石与皇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帝王们不仅把它当作可以通灵的神物,而且还把它当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玉石作为皇亲贵胄才能享有的东西,被限制在了王侯之家,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玉石成为了贵族陵墓中的陪葬品。
由于玉石象征的意义过于特殊,所以一般的盗墓贼根本不敢去盗它,毕竟盗墓的目的是为了换钱,玉石是市面上根本就没人敢用,一旦拿出玉石来,就摆明了是盗窃了王公贵族的东西,这不是在自寻死路吗?
到了秦汉时期,玉石就成了一种连接神明,超越生死的工具。
那个时候的人们相信,玉石是集天地精华而成的,佩戴在身上可以驱邪避害。
将其磨成粉末吃下去,甚至还可以延年益寿,若是穿着玉石制作而成的衣服,还能让尸体千年不腐。
因此,在秦汉两朝的陵墓中,考古学家们就发现了很多玲珑剔透的玉衣。
据史书记载,玉衣是秦汉时期王公贵族们才能享受的一种特殊的丧葬服饰,其中要属金缕玉衣最为珍贵,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穿戴。
这些玉衣都是用极品玉料制作而成的,并且上面还有很多金线和银线,做工十分精致,是为无价之宝。
但在那个时代,玉石身上承载了很多神奇的传说,和人的生死之事息息相关。
因此,盗玉在盗墓界中被视为是一种不祥的行为。
在上世纪60年代,专家们在河北保定一带,发现了一座奢华至极的古墓,经过研究,专家们推断古墓的主人正是西汉时期的中山靖王刘胜。
在琳琅满目的陪葬品中,有一件宝物却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那就是刘胜身上穿着的金缕玉衣。
直到专家们走近之后,才不得不感叹其精致的做工,以及奢华的用料。
金缕玉衣,顾名思义是用金线和玉石制作而成的,刘胜身上的金缕玉衣长达1.88米,上面覆盖着两千多片极薄的上等玉片,还有密密麻麻的金线,堪称世间至宝。
刘胜金缕玉衣,被挖掘出来后,这些珍贵的玉片保存地非常完整,但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上面连接玉片用的近2公斤的金线,早已被盗墓贼一条条地挖了出来。
后来,他们又在考古进程中发现,刘胜的陵墓,其实有很多盗墓贼都曾经“光临”过,但由于盗墓界中那条不成文的规矩,这件金缕玉衣始终没有被人盗走,因而才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除了玉之外,陵墓中的铜钱,盗墓贼们也不会拿走,不过这倒不是因为什么地位象征,迷信之说,而是因为铜钱的价值不高,并且很快就会更新换代。
一般情况下,盗墓贼都是在墓主死后很多年,甚至过了好几个王朝之后,才会进入陵墓之中。此时陵墓中的铜钱早就成了老古董,而且还是那种不能直接使用的古董。
既然不能直接使用,又不能换取高额的金钱,那盗窃铜钱就没什么用了,盗墓贼本来就是冲着钱来的,对于这些不能兑换成财富的东西,根本就是不屑一顾。
在古代,人们对于陵墓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因为陵墓不仅是逝者的安息之地,也是子孙后代缅怀先祖的地方。
盗墓贼们整天干着这些天打雷劈的事情,难免会有惶恐不安的感觉。
所以“不偷玉石”这个规定,既是他们的行规,也是他们内心的一种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