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科学探索 > 正文

经受上千℃高温灼烧 航天员谈返回地球过程:外部烧得噼里啪啦响

我国空间站未来的构型将会变得更加庞大、复杂。据我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介绍,在现有的“三舱三船”基础上,还可以在空间站后面发射一些伴飞的舱段,在平常时,这些伴飞舱段可以单独完成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在必要的时候就会与空间站组合体实现自主对接,到时候,我们的空间站将会变成一个以空间站为核心的太空母港。

这种构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大大提升空间站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以往的空间站往往是以一个固定的结构完成任务,但是这种构型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灵活组合,以适应不同的科学实验和任务需求。例如,在需要进行大型太空望远镜的观测任务时,我们可以发射一个专门的望远镜模块,并与空间站对接,以完成这项任务。这种模块化的构型也可以在空间站的维护和升级中发挥作用。

此外,我国空间站的未来也将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即进行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这包括太阳能发电、太空采矿等领域。要实现这些任务,我们需要在空间站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扩展,增加更多的舱段和设备,以满足任务需求。

神舟十六号飞船目前正在执行飞行任务,预计将在今年11月择机返回地球。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航天员们完成了许多任务,包括细胞学研究样本回收、应急呼吸装置在轨测试、载荷出舱、设备测试、维护检查等。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他们还将会进行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验和试验,安装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等舱外应用设施,并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

在神舟十六号飞船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时,航天员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他们需要换上舱内压力服,然后进入返回舱内关闭与空间站对接口的舱门,并乘坐飞船从空间站组合体撤离。接下来,飞船需要进行姿态调整,分离推进舱和返回舱轨道舱组合体,然后进入返回地球的轨道。在下降到距离地面大约145公里时,推进舱和返回舱进行分离,只有返回舱独自返回地球。当返回舱下降到距离地面大约100公里时,就会进入地球大气层,此时外部温度会急剧升高,达到上千摄氏度的高温。最后,飞船返回舱需要打开大伞进一步减速,并通过反推发动机稳稳地降落到地面。

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航天员具备高超的技能和经验。但是,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和发展,相信航天员们将会有更多机会进行太空探索和科学实验,为我们探索宇宙奥秘和推动科技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分享至:

科学探索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