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先秦史书中与夏朝相关的地名,我们可以发现有约70个地名与夏朝有关,经过去重复处理,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洛阳盆地及附近地区,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一带。
在1959年,著名史学家徐旭生首次前往豫西寻找“夏墟”。令人欣喜的是,在偃师二里头一带,他们发现了一处全新的考古学文化,并陆续挖掘出了宫殿建筑群和大量高等级墓葬、礼器。
尽管二里头遗址并没有直接证明是夏朝的都邑,但考古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笨拙”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首先理清了商文化的发展脉络,得出商文化由下七垣文化(先商)—二里岗文化(早商)—殷墟文化(晚商)发展而来的结论。
然后,他们将二里头文化与商文化进行对比,发现了两者在文化方面的显著区别,并且并无前后继承关系。根据碳十四测年的结果,二里头文化的出现早于先商文化,从而得出了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均为夏文化遗存的结论。
2019年10月,随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落成,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伊洛已成为考古学界公认的事实。
然而,这个事实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疑点。
1.在所有关于二里头遗址的学术报告和新闻通稿中,明确指出“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晚期都城的遗址”。这句话隐藏着两层意义:第一,二里头并不是夏朝唯一的都城遗址;第二,关于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哪个夏朝君主在位时期的都城,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只能笼统地概括为中晚期。
事实上,夏商时期由于气候和周边形势的影响,王朝的政治中心并不稳定,经常迁都。商朝建立前后迁都多达十余次,而夏朝也不例外。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不同的时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如阳翟、阳城、平阳、斟鄩、帝丘等地。
2.尽管二里头遗址已被证实是夏朝中晚期的都邑,与《史记》中记载的“太康居斟鄩……桀又居之”吻合,但如果二里头是末代君主夏桀的都城,那么商汤伐夏的进军路线就变得十分奇怪。
根据考古发现,商文化起源于东夷,而夏文化区域的东部是夏文化区域,与二里头遗址相距6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偃师商城,根据测年结果,偃师商城的建立正好接替了二里头遗址的衰落。
根据这个推断,商汤在剪除豫东的韦、顾、昆吾三个夏朝附庸国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军洛阳盆地,攻打夏桀。然而,商汤大军却选择了从河南巩义向洛阳进军,不仅要克服地势险阻,还要渡过黄河,最终绕到夏桀的背后发起攻击。
难道是夏都东部设有无法逾越的军事城防,所以商汤采取了绕道的策略?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它只有宫城而没有外城,地处平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防御。
商汤灭夏的战役被称为“鸣条之战”。如果夏桀的都城在晋南一带,那么商汤从豫东向太行山南麓进军,必须翻越山脉和渡过黄河。然而,在历史上,商汤的军队却从河南巩义出发,绕道到夏桀的背后发起突然袭击。
到底夏朝的中心在山西还是河南?这个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二里头文化是夏朝的一部分,但并不一定是夏朝的唯一都城遗址。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不同的时期可能在山西和河南之间迁移。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址,但它并不排除其他夏朝君主在位时期的都城的存在。
关于夏朝的灭亡和商汤伐夏的进军路线,仍然存在疑点。不同的观点认为夏桀的逃亡路线可能是向晋南方向,而非豫西或河南。在晋南地区发现的东下冯文化可能与夏朝有关,但也存在其他解释。
夏朝的历史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古发现来揭示真相。对于夏朝的研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考古学、历史文献和其他相关证据,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古老王朝的历史。
古埃及是夏朝是否真的有所依据 仅凭文明的契合能否具有说服力?
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真实性未知,夏朝遗址(甲骨文无记载)
三星堆文化与夏朝的关系,前者受后者影响(中原传到成都平原)
夏朝这个名字是不是周朝杜撰的?网友神脑洞正逐步被考古证实
夏朝在中原,大禹死后为何却葬在浙江?日本教授:禹不是夏朝始祖
杜康是什么朝代的人:杜康竟是中兴夏朝的君王(酒的传说)
河南发现3000年前古墓,墓主身份令专家惊讶:我们中华的拯救者
夏朝人寿命为什么都那么长:寿命并不长(平均寿命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