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太阳系行星形成过程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在一个新生的行星系统中,每一颗行星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巨大的“成长阵痛”,也就是说,只有在众多“竞争者”中坚持到最后,才能脱颖而出,逐渐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行星。
目前,太阳系中有很多这种剧烈碰撞的痕迹。例如,科学界普遍认为,月球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诞生后不久,太阳系中一颗非常大的行星撞击,撞毁的碎片在地球周围重新聚集,最终形成了月球。然而,在其他地区,没有明显的观测证据表明有如此严重的影响。
然而,最近科学家们有了新的研究进展。麻省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施奈德曼及其同事在距离地球约95光年的区域发现了一颗巨大行星受到猛烈撞击的迹象。这颗行星位于孔雀,靠近HD 172555,一颗至少有2300万年历史的恒星。由于猛烈撞击,行星上的部分大气可能会被吹走,这恰好被研究团队捕捉到。
研究小组认为,这颗行星遭受严重撞击的一个重要线索,是恒星HD 172555周围尘埃物质的不寻常属性。具体来说,这些星际尘埃比观测到的绕恒星运行的典型岩石碎屑盘要小。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这些星际尘埃中含有大量不寻常的矿物质,类似黑曜石或黑玻璃陨石。黑曜石和玻璃陨石需要经受高温,吸收大量热量才能形成。研究团队据此判断,星际尘埃的形成极有可能来自两颗行星的碰撞,碰撞的相对速度应达到每秒10公里以上。
宇宙是如此奇妙。似乎每一个天体都在按照既定的轨道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其实,这安定和谐的背后,充满了“暗流涌动”。我们感觉不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人类探索的区域和规模还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我们人类的时间尺度远远落后于星系和天体的变化,宇宙的无限奥秘等待着不断成长的人类去探索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