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猎奇八卦 > 正文

高中都学过的元素周期表,究竟有没有尽头?(发现元素的尽头)

大部分金属元素实际上是在实验室中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提取出来的,而这些提取出来的元素由于一些合成作用会具有放射性,也就是说,与自然条件下存在的金属相比,它们的原子核会发生衰变反应。经过这个反应,原来的元素会慢慢变化,变成新元素。原子核的衰变反应过程决定了所产生的新元素的特性。根据化学家迈耶的研究结论,一种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两种成分,即质子和种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作用力,它们的变化会带来多种不同的结果。在迈耶的理论模型中,她把元素周期表的最后一个位置定在了126。

当然这个结论很快受到了挑战:物理学家费曼将这个数字扩大到137。根据费曼对原子核的研究,他认为原子核由于带正电荷,属于相对稳定的结构,但正因为如此,它对带负电荷的电子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样正负电子相互吸引,结果原本处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核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电子,最后完全失去了原子。根据这个模型反映的原子核的受力强度,费曼在迈耶的基础上继续计算,最终得出周期表最后一个元素可以达到137的结论。

 

看来这个膨胀的过程还会继续,于是有人开始质疑:周期表的膨胀是不是没有尽头:其实在化学研究的视野之外,我们需要关注更广阔的领域,即一些更普遍认可和应用的规律,比如质量守恒和相对论。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运行速度,是所有物质运动速度的上限。把这个上限放在元素周期表的核模型里进行演算。如果相互作用中电子的速度达到光速,那么最后的元素数就是172。
分享至:

猎奇八卦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