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1年,明朝的王鹤就在小雁塔门楣上刻下了这样一段话:“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这让小雁塔在古建筑学界一直有着神秘的光环。
现代建筑的防震措施一般是采用橡胶等柔软又不易被分解的材质,在建筑下方打造一个隔震垫。当地震来袭时,震动波先撞上柔软的橡胶,力被分散开来,等传递到建筑本体时,破坏力已经被大大减小了。当然小雁塔建成的年代是不具备这些技术的,关于它为何能保持屹立不倒,目前业界有两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认为“不倒翁说”并不成立,因为小雁塔不满足结构为一个整体、中心很低等条件,他们认为小雁塔如此坚挺主要是靠地基形式。中国古代修建陵墓时,常用一种类似阶梯的地基,小雁塔首次将这种地基形式用在了地面建筑上,这种地基能够将力很好地分散掉,帮助小雁塔能够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