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对香河老人进行科学考察
老人逝后这一系列奇特现象引起了各届有关人士的重视。1993年5月初,我国人体科学工作者组成综合调查组,对老人遗体进行了科学考察,充分肯定了老人遗体存世的宝贵价值,在一些科研部门及地方政府关照下,杨家没有将老人遗体火化,并于1993年7月5日晚运回香河故居安置。
据武警后勤总部卫生部原部长李深透露:1993年11月16日该院医务人员为老人进行心电图测试时发现,其心电图波形并不象人尸一样呈一条直线,而是在记录纸上呈现一连串、有规律的细微曲线,并每隔一段时间即有一段密集的小波。专家用同样仪器和方法分别在不导电的木头及导电的金属重复上述测试,结果都显示出一条直线,而检查其全身皮肤时,其皮肤完整,上身及四肢呈透明的深紫色蜡状且略有弹性,下腹部皮肤呈淡黄色,额头印堂穴仍有微小的油脂状渗出物。云南中医学院专家考察后认为:“老人的生物场还在频频活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医关于形神一体化的理论,即得气则生,气失则死的观点,这对人体科学的进一步研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1997年11月15日,武警后勤部卫生部和武警总医院医务部科训处有关专家联合对周凤臣老人遗体进行了检测,其所提供的报告摘抄与记者所见无异---
头面部:头发灰白稀疏,面色较灰黑,前额正中可见一片油状物,直径3厘米,在灯光照射下有点发亮,用棉花擦之有油腻粘稠(据了解,此为老人小孙子杨学顺在其逝后第6天为其擦脸时,不慎将额头皮肤碰破所致---笔者注)。双眼睑下陷,硬,无弹性,双眼球塌陷,眉毛和睫毛清晰可见。
颈部:皮肤变硬无明显弹性,颈椎关节无活动性,颈部呈棕黄色。……触摸身体各部位包括背部均有油腻感。
气味:没有腐败气味,仅有油腻气味。
检测报告中还有对遗体胸部、腹部、双上肢、双下肢、关节部位的详细检测记录。
现在,老人的遗体在自然条件下停放,历经了7度严寒酷暑的考验,盛夏室温高达摄氏34度,相对湿度高达90%;冬季室温则降至零度,仍没有受到影响,至今完好。
香河老人尸体不腐之谜的几种猜想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香河老人尸身不腐呢?各界学家也纷纷给出了不通的看法。
人体科学学会的考察人员表示,通过这次我们对香河老人周凤臣身体不腐现象的调查,我们可以认为,老人身体神秘不腐的现象是一个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合事件。去世前一周不吃饭,长期服用朱砂,去世以后被放置在干燥通风的房间,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对老人的身体产生影响,也都符合尸体形成干尸的条件。
朱砂,别名丹砂,它是一种天然矿石,研成细末之后可以入药,主要成分是95%的硫化汞,主治心神不宁,小儿惊风等症,在中医的治疗当中属于常见药。可是,朱砂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宜久服,如果长期服用,会引起汞中毒,此外,朱砂还可以用作丸药外衣,有安神,防腐的功效。周凤臣老人因为向道士学过一些治病的手法,所以她一定知道朱砂应该怎么用,她自己也用朱砂缓解心神不宁、烦躁等等症状。
民间也有不少对香河老人尸体不腐的原因分析,其中最说法最多的就是香河老人就和道家及其它宗教和民间修炼的人士一样,得道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周凤臣吃斋念佛,不食肉,虽没有入寺为尼,但按寺规严律。身在凡尘中却注重了内心的真修,就是修德、修功。这样就会进入到“平常心是道”的高层境界,远比身在寺庙平常西差的僧尼强得多。所谓的佛、菩萨是无处不在,不仅仅指的是出家为僧尼的人,还包括大量在家、民间的真修人士。
第二:临死前9天,每天都大量排便,排泄出体内异物、废物、病菌、杂质,对身体的防腐起到一个很好的调控作用。
第三:科学家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观察,但主要都是从有形的物质观来研究的,虽然也有许多道理,但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化的解释,这主要是并没有深入涉及到经络穴位的教育,从而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徐静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病理学家刘彤教授经过考察后认为:老人临终前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上吐下泻,再加上体表排液等,身体已大量脱水。而辞世后又置于暖器边,室温高而空气干燥,身体水分已蒸发,这是造成躯体干枯的重要原因。这样,它暂不腐烂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说法却忽略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那就是北京大学生物系陈守良和蔡益鹏两位教授所指出的:木乃伊在常温下是不可能保持至今的,因为首先避免不了的就是大肠杆菌的繁殖问题。因此,老人的不腐“金身”一定另有原因。至于原因是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