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摩盖吐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最多可达21米,属于超巨型恐龙的一种,因为出土的四颗钉子状牙齿而被命名,第一批化石发现于蒙古国,因此也叫做蒙古纳摩盖吐龙。
纳摩盖吐龙和大部分的蜥脚类恐龙一样,都有着非常长的尾巴和脖子,因此它的体长也达到了惊人的21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44位,也就是相当于站起来有现代5-6层楼房高,与南方梁龙、东北巨龙以及沉重龙等都有着一样的体型。
纳摩盖吐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的戈壁上发现的,因为发掘地是纳摩盖吐盆地所以以此进行了命名,其中仅出土了一个颅骨化石,可以看出纳摩盖吐龙和其他蜥脚类恐龙的脑袋相同,脑袋非常的长且斜,不过相比身体更小,并且它还带有钉子状的牙齿,方便啃食树叶。
纳摩盖吐龙最初是由一位叫做Nowinski的人在1971年发现的,种名叫做蒙古纳摩盖吐龙,而另一种耙齿纳摩盖吐龙则是在1977年才被中国著名恐龙专家董枝明进行了描述,不过最终还是暂时被放入疑名恐龙的行列。在2011年的时候,古生物学家通过对比纳摩盖吐龙和现代翼类的巩膜环,得出了纳摩盖吐龙很可能是不按昼夜作息的动物,基本上任何时候都非常活跃,只需要非常短的休息时间。
蒙古国一共发现了至少71种恐龙,其中体型最大的就是非凡龙,体长可达23米,因此纳摩盖吐龙是仅次于它的蒙古第二大恐龙,而最小的则是小驰龙,体长只有29厘米而已。如果是按照生存年代来看,那么纳摩盖吐龙则是出现比较晚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