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足龙是兽脚亚目类的食肉恐龙,它诞生于8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早的一批化石发现于亚洲的蒙古国,据说体长可达2米,在化石中仅仅只发现了一只脚掌化石,因此便有人推测它可能是习惯于单脚站立的恐龙,之后便将其蒙古文名称命名为“单一的脚”。
单足龙属于小型的食肉恐龙,它的体长仅达2米,在目前已知的7百多种恐龙中只排名525位,体型和龙盗龙、亚洲角龙以及阿瓦拉慈龙等类似。由于单足龙属于近颌龙科的一种,所以推测单足龙可能也带有类似现代鹦鹉的喙状嘴,并且它的头顶上还带有骨质的头冠,一只脚在站立时是收起的,稍微依附在另一只脚旁边,尾巴尖和驰龙类似,带有少量的羽毛,看起来和鸵鸟很像。
目前发掘出的全部单足龙化石只有脚掌和手掌化石,第一批化石出土是在1970年,当时是波兰和蒙古联合考古发掘队进行的探查,最终在蒙古国的南戈壁省中发现了很小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碎片,不过之后经过了长达10年的研究后,在1981年的时候,才正式被Halszka学者命名为“单足龙”,因为当时只发现了一块脚掌化石。
单足龙的正模化石中包含了左脚的拓骨和跗骨,而副标本则包含着一块手掌骨和脚掌骨,并且还有一块体积较大的拓骨。所以现在由于化石并不完整,所以并不知道单足龙是否真的是单脚站立,但是和它同种属的化石中其实也只发现了一块脚掌骨,所以这可能也能证明这一独特的单足特征。
比如在北美洲曾经发现的文雅单足龙的化石中,也只是单独的一个脚掌骨,虽然在1933年的时候,被威廉·帕克斯纳入了似鸟龙之中,但是1989年的时候还是被纠正回了单足龙科。不过文雅单足龙也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它的化石发掘地,其实是距离同种属的单足龙化石非常远的,所以也有人反对这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