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的最根本原因是地球温度的变化。在解释恐龙灭绝的原因时,专家们意见不一,大多数支持小行星撞击理论。然而,中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指出恐龙蛋壳厚度逐渐减少的过程持续了一万多年,与碰撞理论相矛盾。他们认为,研究恐龙以及与之同时代生存的“原始龙”(如鳄鱼)的习性对解开恐龙灭绝之谜至关重要。
地球的温度变化是生命演变的基本因素。科学界确定,地球正在从火球逐渐冷却,这一过程自约39亿年前开始,随后地壳形成,大气和海洋形成。地球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自身热量转向太阳辐射。推测当时海水温度极高,适合生命产生。大约25亿年前,随着海水温度降至更适宜生命的水平,生命开始出现。因此,生命的出现与地球温度密切相关。地球温度逐渐降低是自然趋势,但由于未知原因,地球温度会周期性地变化,这导致了气候的不断变化,气候变暖或变冷可能是导致生物大爆炸和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二叠纪到侏罗纪,地球经历了气候的剧烈变化。在二叠纪,冰川覆盖广泛,造山运动频繁,干旱严重。早三叠世的大灭绝导致了生物圈的重要演化,使生物圈由干燥逐渐转向湿润。约2.5亿年前,恐龙和最早的鳄鱼等动物进化出来,而在侏罗纪时期,恐龙成为了地球的统治者。当时全球气候温暖湿润,昼夜温差不大,与恒温动物的体温和鸟类蛋的孵化温度相似。这种温暖的环境为恐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条件,使它们得以繁衍生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温度开始下降。从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中期,地球温度逐渐降低,这导致了一些动物和恐龙的灭绝。尽管如此,一些新物种得以兴盛,特别是食肉恐龙的出现推动了动物和恐龙向盔甲和长角方向的进化。然而,对于恐龙而言,这个时期的地球温度变化可能是一场灾难。由于它们没有埋蛋的习惯,当气候变冷时,它们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导致食物减少、体型变小、蛋壳变薄、孵化率降低。经过数万年的挣扎,它们最终灭绝了。
因此,从温暖湿润到温度下降,恐龙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最终导致它们的灭绝。地球温度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恐龙,也影响了整个生物圈的演化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