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科学探索 > 正文

世界上第一位冷冻人 原定2017年解冻 为啥现在还被冻着

爱因斯坦曾明言:复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只需给予足够的时间,微小的投资也能在复利的魔力下蓬勃发展,成为参天大树。理论上,将1000块钱存放1000年,按每年1.95%的固定利息计算,经过1000年的利滚利后,最初的1000块钱将变成1000乘以(1.0195的1000次方)等于2440亿元。这种想象力颇丰的复利观点在探讨时间和财富关系的同时,引起了人们对于寿命、科技发展的思考。这一想法的实现前提在于银行系统能稳定存在1000年,同时人类个体能够活到1000年以后。从技术角度看,似乎前者的难度更大,因为有关人类个体跨越时间的实验,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采用的技术是人体冷冻。

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冷冻人,他在患绝症时深信未来科技能让自己复活,于是在法律认定其死亡后,家人将他冷冻保存。根据合同,他原本在2017年就应该被解冻,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未能满足要求,他如今仍然躺在液氮罐中。然而,他的细胞在冷冻过程中已经受到损伤,未来的解冻技术发展不确定,或许他永远不会醒来。

当前,科学界更关注的是人体冬眠和唤醒技术,而非冷冻。人体冬眠与冷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象:冷冻对象是已经去世的人,而冬眠对象是活人,特别是未来进行星际航行的宇航员。NASA的研究表明,在前往火星的半年航程中,通过将宇航员的新陈代谢通过冬眠技术降至最低水平,能够节省空间、存储科研设备和食物,使宇航员在星际旅行中更为便利。

科学家们认为,相较于人体冷冻,人体冬眠技术的难度明显较小,因为自然界中已存在许多动物冬眠的例子。预计在本世纪末,短期的人体冬眠和解冻技术将成功应用于宇航员长时间星际航行任务。

长达1000年的冬眠和解冻仍然存在巨大挑战,主要来自人类社会的不稳定性。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冬眠人将对外界变化毫无抵抗力,任何天灾人祸都可能对他们构成巨大威胁。即便在1000年后成功解冻,冬眠人能否适应千年后的世界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无论是人体冬眠还是人体冷冻,本质上都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寿命局限的不满。然而,“明天会更好”的信念在近200年来成为现实,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让这一理念得以实现。

在工业革命之前,谈不上明天会更好,因为生产力的匮乏无法支撑美好未来。至于人类寿命问题,寄望于基因技术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或许更为切实可行。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永生是阶梯式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寿命将得到逐步提升。因此,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过好每一天,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争取能踏上永生的阶梯。

科学探索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