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他是清朝升迁最快的总督,但名声很臭,曾私自将领土割给洋人

在嘉、道、咸时期,有一位备受争议的伟大政治家——博尔济吉特·琦善。他的名字即使在现今依然闻名遐迩,然而这种名气主要是因为他卷入了一桩热议已久的负面历史事件——签订了《穿鼻条约》(后来演变为《南京条约》),不经请示、不做汇报的情况下将香港割让给了英国。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不是我们今天的讨论重点,我们更加关注的是琦善的仕途和他惊人的升迁速度。

说到清朝时期的各督抚中的升迁速度,如果我们自问谁能自称第二,那就再也没有人敢夺走琦善的第一宝座了。他的事业生涯堪称一个华丽的传奇,亦或是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故事。

含着金钥匙出生

博尔济吉特是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蒙古姓氏,而琦善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早年归附后金的时期。琦善的家族来自满洲正黄旗,这个家族由于出色的表现,被授予了世袭罔替的一等侯爵头衔。琦善的父亲,成德,在热河担任过都统的高位官员。正是在这样一个满洲贵族家庭当中,琦善长大成人。他自以为可以依靠家族的地位和特权,不需要读书也不需要修习武艺,就能够通过家族的优势来谋求一份不错的官职。

事实果然如此,琦善继承了父亲的一等侯爵头衔。按照清代的惯例,获得公、侯、伯等爵位的人,可以选择担任将军、都统、副都统等高级武职。然而,令琦善失望的是,他并没有得到任命到这些重要职位上的机会。嘉庆帝在考核琦善的能力时,发现他根本不适合承担重要职责,最终只给了他一个刑部员外郎的职位。

因此,琦善以侯爵的身份担任了从五品的刑部员外郎。虽然员外郎的级别并不算低,毕竟是从五品官员,但如果琦善能够努力奋发,他依然有机会获得更高的职位,甚至可能跻身入阁拜相。虽然入阁拜相有些困难,但混个尚书、侍郎一类的官职对他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因此,琦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积极争取更高的职位,以实现自己的官场之梦。

同类眼中的异类

令人遗憾的是,琦善自从调到刑部以来,就像一只小鱼游入了辽阔的大海,几年过去了,他仍然无法适应刑部的工作环境。刑部作为京城六部中的一员,负责审核全国重要案件,因此备受皇帝的重视。这是因为清代的皇帝一直以仁政自居,对生杀予夺极为慎重,稍有差错就会招致处分。

琦善对于《大清律例》一头雾水,对于官场上的是是非非更是不甚了了,所以总是给自己惹来麻烦。嘉庆十三年,琦善被调到朝审处负责死刑犯的审核工作,结果刚上任没几天就被刑部尚书请了出来,理由是“不懂法规,胡乱行事。”

事实上,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根本问题在于琦善没有学会如何与刑部其他官员和书吏进行有效沟通,老是被人设套。特别是汉人官员,总是看不起琦善的文化素养,平日出行和聚会也不邀请他,导致琦善在团队中显得格格不入。琦善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决心扭转局面,不惜花费了8000两银子雇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刑部老书吏,让他教导自己有关部务的知识。

上天不会辜负有心人,在老书吏的悉心指导下,琦善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不到一年时间便晋升为刑部郎中。两年后,他又被提拔为通政副使,正式跻身于京卿的行列。嘉庆帝见证了琦善的进步,也希望给他一些历练的机会,于是琦善在担任通政司副使不到一年后,便被提升为河南按察使,从此踏上了仕途飞速晋升的快车道。

当琦善担任河南巡抚时,他的上司是文宁。在嘉庆二十一年,河南省发生了几起冤案,察院上报了相关情况,但文宁却不予理睬。琦善对此感到非常气愤,于是毫不顾忌地写了一篇奏章,上交京师,控告了文宁的不作为。尽管几个军机大臣认为琦善越权行事,破坏了官场的规矩,但嘉庆帝站在了琦善这一边,派遣钦差大臣前往河南,最终查清了真相,文宁被革职。之后,和舜武接替文宁成为了河南巡抚。他也是一位满族人,一直以来都是公正廉洁的官员,但他经常在河边行走,所以经常会湿透鞋子。

在嘉庆二十三年,黄河水暴涨,淹没了无数农田。由于和舜武的统筹和赈济工作不力,琦善再次弹劾了他。嘉庆帝心情好,也知道和舜武是一位好官员,所以这一次并没有为难他,而是将他调任到浙江。琦善两次弹劾巡抚的举动传为官场异闻,他的名声也与此同时水涨船高。在嘉庆二十三年,琦善被任命为江宁布政使,随后调任河南布政使,第二年顺利升任河南巡抚。

当时的琦善只有29岁,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封疆大吏。然而,琦善的官途并没有就此终止,两年后他晋升为两江总督,达到了外官的巅峰。琦善在各地担任过许多职务,也曾因为小过失而受到惩罚,十余年间,他相继担任山东巡抚、漕运总督、四川总督等职。道光十六年,琦善升任协办大学士,十八年又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成为了文官中的佼佼者。

在道光时期,琦善无疑是一位一流的名人。他先后担任直隶总督、四川总督兼成都将军、陕甘总督,除了湖广和闽浙之外,全国其他八个总督轮流由琦善担任。如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琦善去世,他无疑会成为清代著名的边疆官员,并且名声主要是正面的。

然而,有时候活得太久也不是什么好事。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帝将所有责任推给了两广总督林则徐,并下旨让琦善接替他的职位。琦善和林则徐完全是两类人,他坚定地主张和平。或许是依仗道光帝的宠爱,他竟然与英国暗中签订了出卖国家的条约,将香港割让给了英国。

道光帝脸面薄,认为割让领土有损天朝威严。一气之下,他将琦善革职并传召回京让其受审。不过,这只是一种形式,几年后琦善又恢复了官职,担任大学士和总督的职位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在咸丰时期,琦善没有立下任何功绩,并且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多次犯错,导致被剥夺了大学士的职位。咸丰四年,琦善在军中去世,追赠太子太保和协办大学士的衔号,并享受着总督例祭葬的待遇。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