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报道显示,鉴于日本对死刑判决的态度非常谨慎,杀害一人很难被判处死刑,江歌的母亲在得知日本法院曾发生33万人请愿死刑成功的案例后,便寄希望于通过万人签名推动判处陈世峰死刑。让江秋莲看到希望的案例发生于2007年,日本3名男子通过网络相识并一起实施绑架杀人案。遇难者母亲发起全国签名运动,33万人签名强烈要求将主犯处以死刑,签名被直接送交给了法务大臣。
时隔8年,日本法官在确认犯罪人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的情况下,作出了判处主犯死刑的决定。由此,很多人相信,江歌案的签名达到一定数字后,就可以推动杀人犯被判死刑。多名受访专家表示,日本比较强调司法独立,请愿书不会对司法审判产生实质性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副教授吴沈括认为,虽然有意见认为之前有过请愿书成功的案例,但一般不单纯是请愿书发挥的作用,可能是受到立法机关监督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教授、刑事司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洪道德说,影响判决的主要因素仍然要看江歌案的具体情况:一是案件事实本身;二是被告人对自身犯罪的认识。“以我知道的日本比较著名的案例来看,如果审判结果的确离案件的客观事实相去甚远,特别是杀人犯在整个诉讼过程当中,甚至是判决生效以后服刑过程中,毫无悔改之意,这种情况下民众的请愿活动有可能会导致案件重新审判。如果案件事实本身和被告人的态度让法官感到可以对被告人网开一面,判终身监禁更能体现法律的本质作用,那么请愿活动就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相关推荐: